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将金狮奖近来颁发巴西跨媒体艺术家安娜·玛利亚·麦欧利诺和土耳其形象艺术家尼尔·亚尔特,以赞誉她们在艺术方面的终身成果。
在上海,法国艺术家杜蒙举行个展“明日,黎明时分”,以“造纸”闻名的艺术家汤国展出其四十年来的近百幅发明,书法家仇必鳌在沪初次出现其楹联书法,油画家高鸣展出近年发明的乡野油画著作,上海图书馆美术文献馆推出首场素人策划的展览;在北京,我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举行个展“所念皆山”。
威尼斯|巴西艺术家麦欧利诺、土耳其艺术家亚尔特
取得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
巴西艺术家麦欧利诺(左)、土耳其艺术家亚尔特
11月3日,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将金狮奖颁发巴西跨媒体艺术家安娜·玛利亚·麦欧利诺(Anna Maria Maiolino)和土耳其形象艺术家尼尔·亚尔特(Nil Yalter),赞誉二者的终身成果。她们将在下一年4月威尼斯双年展期间获颁奖项。
安娜·玛利亚·麦欧利诺,出生于1942年,是巴西今世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日子和作业在圣保罗。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艺术实践与巴西现代艺术史严密相关,著作出现了她在独裁和父权制下的放逐、掠夺和生计的阅历与考虑。麦欧利诺广泛涉猎各种学科和前语,包含绘画、诗篇、电影、扮演、设备和雕塑,不懈探究主体性和自我的观念。
尼尔·亚尔特于1938年出生于埃及一个土耳其裔家庭,1965年后一向寓居和日子在巴黎。作为一位勇于开拓立异、思维自在且见解共同的艺术家,亚尔特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这也成为其发明的原动力。她的著作归纳了绘画、素描、拍摄、视频、拼贴、扮演及设备等多种方式,侧重于概念的传达,但也会统筹方式或本质的表现。但是,在绵长的职业生涯中,她一向逃避艺术干流。她前期的笼统绘画在上世纪70年代起到了重要的社会写实效果,并再现她的故土土耳其的本乡文明——手艺艺、宗教、戏法及其他元素。
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处处都是外人”,策展人为阿德利亚诺·裴多沙。双年展将探究“外人”概念,重视边际人群,包含流亡者、难民、移民、原住民和酷儿集体。展览将于2024年4月20日至11月24日举行。(文/畹町)
北京|艺术家、我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
"所念皆山"对外展出
11月5日下午,“许江:所念皆山”在今世唐人艺术中心的北京榜首&第二空间开幕。
展览的两个空间各自以“葵园如山”和“所念皆山”为主题,共展出许江2000年至今发明的油画和形象著作一百余件。“葵园如山”是作者近二十年间的人生况味和存在前史。葵园守望,重复吟咏,以年月为笔,以沧桑入画,葵是他的身世和命运,也是一代人的精力描写;“所念皆山”则出现了作者身即山川,于丘壑林木之间求真、求本、求心物。
展览现场
许江是我国美术学院原院长,闻名艺术家。近十年来,许江的“葵”系列, 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台北、美国华盛顿、德国德累斯顿等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组织展览。
景色是一个现代概念,在人脱离土地之后才有景色,这种意义上的景色仅仅观看的目标。山水不只是观看的目标,并且是生计的境遇,是生命的延申。因而,山水不只宜看宜观,更是可游可居。景色与山水,不只是前语和技法的差异,更是国际观和日子方式的不同。如果说葵是许江有意识挑选的体裁,山水则是他命中注定的归宿,是他的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山水画中,许江的画幅变小了,画面变成了自我与本我的对话。自我逐步融化、提高,与山水浑然一体。他随物赋形,从与物相刃相靡转向相安相忘。(文/高丹)
上海|艺术家汤国
澹园造纸,“笔记”百篇
汤国
11月5日,艺术家汤国的个展“澹园笔记”在上海大沪联合艺术空间开幕,展出汤国跨度近40年的近百件著作。
汤国,1955年生人。1989年曾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和中心工艺美院书籍装帧系学习。曾任江苏省作家协会《钟山》杂志美术修改。发明初期,他便以“新文人画”代表人物立身。他的发明触及绘画、拍摄、设备、陶瓷、形象、古建筑修正等多个范畴。
1980年代初,他为了寻得最适合发明水墨的纸张,前往安徽泾县学习古法造纸。他在泾县陈旧的纸作坊里,严厉遵从古法五十多道工序,不加任何化学辅料,天然备料,选料,蒸煮,暴晒,造了两年的纸。由此敞开了将各式各样的纸浆、植物纤维,转化成今世艺术发明的路途。
《纸的实际》之三 46x70cm 纸本、归纳资料 展览:1991年上海图书馆展
《澹园》纸浆、植物纤维 100x160cm 2005
上世纪九十年代,汤国在皖南古村买下一幢破落的明代老宅,几经补葺康复了原貌,取名“澹园”。汤国说:“我信任‘造物主’的力气,我尽力做出前期的孵化,图画就会渐渐在纤维中主动生成,此时,我不再多做干涉。纤维的挑选是使用‘古法’观念和手艺,减去‘抄纸’过程,预置纤维或密布或松懈,或快速或缓慢的流动、分散、集合,直到图画生成……彻底凭仗纤维本身的力气凝结成著作。”
评论家朱叶青以为,汤国“从陈旧的造纸办法启示方便之门,趋进我国文明之中心,变拓宽我国画资料之新范畴。一起在绘画言语上,直接运用古籍、古人手迹,拓印技能,以及泥土、植物等天然资料,以表达对国际的感触,使著作的精力空间更加寥廓矣。”
“澹园笔记”由郑闻任策展人,将继续至11月30日。(文/畹町)
上海|法国艺术家苔丝·杜蒙
“明日,黎明时分”个展
11月4日,法国艺术家苔丝·杜蒙(Tess DUMON)个展“明日,黎明时分”在杜梦堂(上海)打开,展览经过苔丝·杜蒙二十多件最新发明,包含雕塑、布面及纸本水粉等,展现她近年来艺术言语的演化。展览主题以维克多·雨果的同名诗篇作为起点,表达在昼夜的晦明改变间捕捉难以言喻的思维和情感。
苔丝·杜蒙
苔丝·杜蒙著作《明日,黎明时分》亚麻布面水粉
在苔丝·杜蒙的绘画及雕塑著作中可以看到,某些主角(如牧羊人、骑马者、小男孩)和符号(如太阳、贝壳、游隼)在著作中重复出现。苔丝·杜蒙介绍,小男孩的创意来源于自己的弟弟,困于无从得知患有自闭症的弟弟癫痫的病因,苔丝·杜蒙从小就转向神话、隐喻和传说寻求答案。她企图经过这些故事讨论存在主义的问题,从人类的诞生到地震的产生等等。在艺术进修的过程中,经过运用弟弟在心理治疗中选用的马疗法,手艺制造的共同蓝色颜料和诗篇等元素,她开端发明归于自己的绘画言语。
在《明日,黎明时分》中,摇动的极光点亮了整片郊野;在《雪笼皎马》中,雪花将志同道合的男孩与白马层层围裹;在《牧羊人的外套》中,观众可以经过主人公的背影就感触到他此时软弱的心里。
大型金属网丝雕塑也是苔丝·杜蒙近年来的发明要点。苔丝·杜蒙将这些严寒、粗糙、坚固的资料打造得概括润滑温顺,刻画了一系列来源于神话和传说中的天使、贝壳、牧马人等形象。“人类的日子中充溢意外和不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这些神话可以撒播千年,背面的底子原因是相通的,我从中寻觅艺术的影子,也把日子中的悲喜剧融入其间。”苔丝·杜蒙说。(文/明徽)
上海|书法家仇必鳌
出现“趣在楹间”楹联书法
由我国电力书法家协会、上海朵云轩文明生意有限公司主办的“趣在楹间——仇必鳌楹联书法展”近来在上海朵云艺术馆(南京东路)打开,共展出书法家仇必鳌楹联著作50余件。
仇必鳌生于古城扬州,从小习书,受南方书风影响颇深,后居燕赵四十年,江南灵性与燕赵大方兼而有之。以隶书、行草拿手,其隶书远取《西狭颂》《张迁》《礼器》,融魏碑之苍劲朴茂,笔法含蕴,规矩简静,结字奇倔。行草化合隶书和北碑,而能融入米芾、张瑞图,留意短长笔之变,笔短意长,精约古淡,字形散落欹侧、笔法简静虚灵。
仇必鳌书法
此次展出的楹联,均为其近年所作,或寄情明心,或励人立志,或祈福祝福,或寄意祥瑞,是对天然、对传统的敬重,对礼教的遵从,对自我修为的规戒,对家国情怀的诠释和传袭。
仇必鳌
仇必鳌现为我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我国电力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著作屡次参与我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展览,曾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第三届我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提名奖”、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自撰佳联奖”、河北省第十一届文艺复兴奖等。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周志高、我国电力书法家协会主席张羡崇,朵云轩集团副总经理郑名川,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伟生、宣家鑫、田文蕙等参与研讨会。(宗和)
上海|油画家高鸣
油画中感触“清浅苍翠”
“清浅苍翠——2023高鸣油画艺术展”11月5日在上海积庆堂对外展出。共展出油画家高鸣不一起期的油画精品多达四十余幅,出现绝美多变的乡野田园色彩。高鸣长时刻致力于油画的发明和研讨,数十年来获奖很多,并曾在合肥、上海、香港、意大利、巴黎等地屡次举行个人著作展。
油画家高鸣
高鸣著作
在乡野油画范畴,高鸣的著作风格显着,丰厚亮堂的色彩,奇妙调和的构图,流通天然的笔触,让人形象深入。此次展出的油画精品,正如展览主题“清浅苍翠”,或清素纯洁,或浓郁茂盛,从雄壮的全景描绘到细节的细腻表达,艺术家以共同的生命体与艺术言语,经过内敛而不张扬的技法,艺术地展现出郊野色彩的朝夕改变与四季变迁,烘托出作者对整个人类的恋歌与乡愁。正如中心美术学院教授钟涵解读的那样:“他的画里贯穿戴对待乡土日子以及由此放射出去的、调查更广阔的天然与现代社会日子空间的一种温暖的心境。”
主办方表明,跟着城市的昌盛展开,消失的郊野逐步成为了年代的回忆,期望经过本次展览,让人们在上海这座喧嚣、富贵的大都市中可以零距离地感触到郊野生态中安静、憨厚的天然之美。展览将继续至11月30日。
上海|中学美术教师俞晓霞
素人策展:古籍里的色彩
近来,上海图书馆美术文献馆推出“素人策展”系列首展——“古籍里的色彩”,聚集上图收藏古籍装帧中的传统色彩文明。
展览现场
展览榜首期,美术文献馆与上海市紫竹园中学美术教师俞晓霞打开协作。从事美术教育的俞晓霞教师,根据本身专业和实践经验,对古籍中的传统色彩与其间的文明内涵分外重视,“古籍里的色彩”展览应运而生。展览以“五行五色”的传统色文明为主线,以分属不同色系的“墨”“紫矿”“靛蓝”“缥色”“素色”“缃叶”六种传统色为题,选取相应色彩的收藏古籍,并请紫竹园中学学生带来相关色彩的著作,在传统与现代的并置中,展现传统色彩文明在绵长年月中跨过方式与媒材的耐久生命力。
“当咱们面临古籍时,首要被其内容和字体所招引,关于古籍的色彩则很少去重视。而实际上,古籍中蕴藏的色彩正是我国传统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只仅是单纯的色彩,更交融了其时的文明、习俗和审美观念。”俞晓霞说。(文/小犀)
北京|“悦己者容”:少儿美术展
由6岁一17岁未成年人担任少儿美术馆馆长是悦·少儿美术馆的立异理念。11月5日打开的“悦己者容”是悦·少儿美术馆在此理念的基础上推出的又一次具有实验性的少儿美术展览。意图是让未成年人自己直接参与展览活动策划、评选等,可以实在表达出现自己的艺术希望,让成人国际全面、直接地了解孩子们的心声、感触和诉求,以及情感展开规律和心里国际。
本次展览策展人是第三届小馆长岳昱辰。她是一位14岁的中学生,她以“悦己者容”为展览主题表达了一个少女对审美和思维独立的考虑。展览主题构思,参展作者、参展著作挑选,前语文章等均由她自己独立完结,并在较短的时刻内涵展厅完好的出现。
《瞳》 岳昱辰著作
《花园》 王诗龄著作
悦己者容,取自《史记》中的 “士为知己则死,女为悦己者容”。岳昱辰介绍,自己特意去掉了前两个字变成“悦己者容”作为此次展览的主题。由于在当今社会,梳妆打扮、得当的妆容与穿戴现已不再着重性别了,乃至年纪与身份都不再重要,任何人都具有了寻求“美”的权力与条件。展览展出岳昱辰、周思齐、王诗龄的著作,这三位14岁的年青女孩都以艺术著作来表达着自己的考虑。(文/高丹)